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分公司
發展歷程
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于1989年8月29日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正式通航。主要建筑和設施包括 2600 米的跑道、建筑面積 6658 平方米的航站樓,以及航管樓、油庫、氣象雷達站、機庫等,當年旅客吞吐量6萬人次。
1996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78萬人次。
1998年9月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第二代航站樓正式動工。
2000年8月,投資4.04億元、建筑面積3.4萬平方米的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第二代航站樓(T1)完工。
2006年7 月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飛行區項目開工建設,將跑道由 2600 米延伸到 3200米,遠距離越洋飛行航線不再受到限制。/p>
2009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新航站樓(T2)開工。
2010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年出入境旅客突破50萬人次。
2012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獲評 SKYTRAX三星機場。
2014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800萬人次,排名中部第一。
2015年,長沙航空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150萬人次。
2016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。
2017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邁入“雙跑道”時代。
2018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獲評 SKYTRAX 四星機場。
基本情況
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,現有T1、T2兩座航站樓,總建筑面積23.6萬平米,其中T1航站樓5.1萬平米,T2航站樓18.5萬平米;有兩條跑道,其中一跑道長3200米、寬45米,飛行區等級4E,二跑道于2017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,長3800米、寬60米,飛行區等級4F。
隨著湖南省經濟社會的發展,依托商貿、旅游、會展、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航點航線數量也隨之增長。疫情前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已通航156個國內外機場(其中國內109個,國際及地區47個),國內航線實現省會城市(除武漢、鄭州、南昌外)全部通航和主要經濟中心全覆蓋,國際開通至法蘭克福、洛杉磯、悉尼、墨爾本、倫敦、莫斯科、內羅畢等7條遠程洲際航線,構建通達亞洲、美洲、歐洲、大洋洲、非洲等五大洲的航線網絡。
2021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通航國內外105個機場,其中國內95個,國際10個,全年實現旅客吞吐量達1998.3萬人次、全國排名第12,保障運輸起降16.2萬架次,貨郵吞吐量20.9萬噸。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還推出全國首條“省外-長沙-韶山”空鐵地聯運紅色旅游產品,空鐵地多式聯運模式初步形成;建立跨省中轉機場聯盟,在業內率先實現省際跨航司行李直掛服務。
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緊密聯合各航空公司以及駐機場各單位,不斷創新管理,逐步形成由空中指揮、空中服務、售票、值機、機務保障、航空貨運、地面運輸、餐飲娛樂等組成的較為完整的服務體系。2018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成為內地第五家、中部首家獲“SKYTRAX國際四星”的千萬級客流量機場。2020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加大行李服務、特殊旅客服務、航延服務改進力度,推出國際先期機檢、“徒手出行、行李無憂”等服務項目,創建長沙機場“樂星程”統一服務品牌,打造機場服務新格局。至2021年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已連續3年榮登“SKYTRAX全球最佳機場百強榜”。
發展規劃
面向未來,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分公司將在湖南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的領導下,以“資源約束下的高質量發展”為主題,以“改革創新”“智慧牽引”為抓手,以爭創“三個一流機場”為目標(“一流的服務品質”“一流的集約保障”“一流的治理能力”),實施“四型立標”“容量挖潛”“樞紐升級”“治理賦能”四大工程,在全面落實“三高四新”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中搶抓先機,努力早日將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打造成國內一流的精品區域航空樞紐,做大做強機場開放平臺,為湖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撐。